7月14日-26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百年華誕,北京師大附中黨委舉辦“瞻仰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青年教師、優(yōu)秀學生干部井岡山培訓班。北京師大附中40名優(yōu)秀青年教師和40名優(yōu)秀學生干部,分別由梁原草副校長、李磊副書記和況莉校長助理帶隊赴江西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培訓基地——井岡山開展了為期5天的紅色實踐活動。
初上井岡山的第一課就是“三灣改編”,井岡山基地班主任老師首先為學員們講述了三灣改編的內容與政治意義:1927年9月29曰,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對軍隊進行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開始形成。在深入學習了“三灣改編”之后,學員們開始模擬三灣改編活動,各班選出班長、宣傳員、炊事員、衛(wèi)生員、安全員、士兵委員會委員,并制定了自己的班歌、班訓、班名。除此之外,學員們還集思廣益為自己的班繪制出了獨具特色的班旗。毛委員的智慧就這樣穿越時空走進了附中人在井岡山的課堂,使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三灣改編的必要性和力量,深刻體會到了黨的領導是革命事業(yè)成功的根本保障。
基地老師為學員們作了《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基本情況,闡述了井岡山斗爭歷史和精神內涵,全面總結了井岡山精神的現(xiàn)實啟示。老師指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黨領導人民群眾連續(xù)擊退了反動勢力的四次“進剿”和三次“會剿”,積累了豐富的軍事斗爭經(jīng)驗,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問題,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課后,學員們深感紅軍的偉大。但其實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此所有學員都表示要把這樣的井岡山精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傳承與發(fā)展這種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在“紅軍的一天”體驗活動中,學員們分別進行了“重走紅軍路,感受紅軍魂”與“走進老鄉(xiāng)家,軍民魚水情”兩項體驗活動。穿著紅軍服,學員們結隊重走了紅軍曾經(jīng)挑糧小道的一段,在欣賞美麗鄉(xiāng)野風景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紅軍戰(zhàn)士的辛勞艱苦。而在走進老鄉(xiāng)家與老鄉(xiāng)們閑聊訪談時,學員們更了解到了近年來井岡山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重修了危房,泥路改為了平坦寬廣的硬化路面,村中甚至已經(jīng)通上了自來水和電力。老鄉(xiāng)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目光所及之處,到處都是鳥語花香,學員們切實體會到了國家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溫度”、“有深度”、“有準度”,通過采訪老鄉(xiāng),也更堅定了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目標。
紅色實踐期間,學員們唱紅歌,編草鞋,走進了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黃洋界哨口等革命舊址參觀學習,走訪井岡山新農村的新貌,訪問脫貧攻堅的過程,聆聽革命后代的故事等現(xiàn)場教學的方式切身體會了井岡山時期老一輩革命者堅定信念、敢闖新路的斗爭經(jīng)歷,多方面加強了黨史、國史、軍史的學習。了解了共和國建設時期的艱辛和傳承。每一位學員在重溫革命歷史和緬懷革命先輩的同時,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將青春的奮斗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
培訓的最后一天上午,學員們齊聚教室,圍繞“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井岡山精神”“我為什么而讀書”等主題組織開展了交流分享會。強國1班的江一舟結合這幾天的經(jīng)歷,分享了當同學們在旅途中自發(fā)高唱起《國際歌》時,感受到的同志的力量與大家對共產主義無比堅定的信仰,更獲得了為之奮斗的決心與激情。
五天培訓雖然短暫,但是經(jīng)歷了這次井岡山精神的洗禮,每一位學員,都表示作為教師,我們要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信念,作為青年學生,樹立遠大政治理想,發(fā)揚井岡山精神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做強國一代,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